在每年的体检报告中中金优配,“甲状腺结节”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,不少人看到报告后,心里都会涌起一连串疑问:“结节是不是肿瘤?需要立刻治疗吗?会不会癌变?”其实,甲状腺结节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可怕,但也不能对其掉以轻心。
甲状腺结节:高发却多为良性
甲状腺结节,简单来说,就是甲状腺内出现了一个或多个结构异常的肿块,就像甲状腺上长了“小疙瘩”。相关数据显示,成人中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可达20% - 76%,在女性和中老年人群体中更为常见。检出率如此之高,一方面是因为甲状腺结节本身的发病率较高,另一方面得益于超声检查等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,即使是几毫米的微小结节也能被精准发现。
值得庆幸的是,90%以上的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,一般不会对健康造成明显影响。这些良性结节可能是甲状腺组织的增生、囊肿或腺瘤,通常生长缓慢,不会侵犯周围组织,也不会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。只有少数结节会发生恶性病变,也就是甲状腺癌,其比例约为5% - 15%。
西安甲康甲状腺医院江勇医生
展开剩余72%哪些情况需警惕癌变风险?中金优配
虽然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,但及时判断结节的性质至关重要。医生通常会结合超声检查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来综合评估结节的癌变风险,其中超声检查是最主要的判断依据。西安甲康甲状腺医院提醒,以下这些超声特征需要特别注意:
结节的形态:形状不规则、边界模糊的结节,癌变风险相对较高;而形态规则、边界清晰的结节,良性可能性更大。 回声情况:超声报告中提到的“低回声”结节需要提高警惕,因为恶性结节多表现为低回声;而“等回声”“高回声”或“无回声”(囊肿)的结节,良性概率较高。 钙化情况:结节内出现“微钙化”(细小的点状钙化)是恶性的重要信号之一;而“粗大钙化”或“钙化斑”通常提示良性。 血流信号:恶性结节内部及周边的血流信号往往比较丰富且紊乱,而良性结节的血流信号相对规则。 生长速度:如果结节在短期内(如3 - 6个月)明显增大,需要高度警惕癌变的可能。除了超声特征,一些临床症状也可能提示风险。比如,结节伴随声音嘶哑、吞咽困难、呼吸困难,或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,恶性的可能性会增加。此外,有甲状腺癌家族史、童年时期接受过颈部放射治疗的人群,甲状腺结节癌变的风险也会高于普通人。
西安甲康甲状腺医院江勇医生
发现结节后,要治疗吗?
发现甲状腺结节后,是否需要治疗不能一概而论,要根据结节的性质、大小、症状等综合判断。
良性且无症状的小结节:对于直径通常小于1厘米的良性且无症状小结节,复查频率一般为每6 - 12个月做一次甲状腺超声和甲状腺功能检查,观察结节的大小、形态是否发生变化。在日常生活中,保持规律的作息、均衡的饮食,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,对维持甲状腺健康有一定帮助。 有症状或较大的良性结节:如果良性结节较大,或虽然体积不大但出现了压迫症状(如压迫气管导致呼吸不畅、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),一般会建议积极治疗。 明确性质后的结节:若结节在进一步检查明确性质后,对于良性结节以及微小乳头状癌,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超声引导下的热消融治疗。这种方法创伤小、恢复快,能有效缩小或消除结节;对于不适合消融治疗的结节,则需考虑手术切除。如何区分结节的良恶性?
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目前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最准确、最常用的方法。医生会在超声引导下,用一根细针穿刺到结节内,抽取少量细胞进行病理分析,准确率可达90%以上。对于一些超声特征不典型的结节,还可结合甲状腺核素扫描、基因检测等进一步明确诊断。
科学应对:避免过度焦虑与忽视
很多人发现甲状腺结节后,往往会出现两种极端态度:要么过度焦虑,四处求医问药;要么完全忽视,不按时复查。这两种态度都不可取。
过度焦虑会导致内分泌紊乱,反而可能影响甲状腺的功能。事实上,大多数甲状腺结节不会癌变。而忽视复查则可能错过恶性结节的最佳治疗时机。甲状腺癌虽然进展相对缓慢,但如果任其发展,晚期可能会侵犯周围组织或发生远处转移,增加治疗难度。
总之,发现甲状腺结节后,不必恐慌,但也不能掉以轻心。及时咨询医生中金优配,通过进一步检查明确结节性质,再根据医生的建议采取相应的措施,才是科学的应对方式。
发布于:陕西省配先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